绵竹市供销社以村级供销社建设为抓手,扎实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发展,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,增强服务乡村振兴综合实力,以高质量服务推动绵竹供销高质量发展。
一是加强自身建设,强化资金保障
坚持“务实创新、服务三农”理念,深入推进“党建带社建、村社共同建”行动,加强整合各类资源,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良性互动,推动基层社与村“两委”共办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共建农村综合服务社、共上产业发展项目,在富民强村、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积极作用。建立健全理事会、监事会制度,完善机构设置,强化民主管理与监督,制定《管理办法》,完善资产监督机制,确保社有资产安全。积极向上争取省市供销社综合改革专项资金,强化本级资金保障,逐年增加年初预算。
二是健全服务体系,做优服务平台
搭建为农服务平台,率先在全省将县级行业指导体系延伸到镇(街道),在全市12个镇(街道)挂牌成立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中心,扎实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,有效提升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职能。发挥供销合作社独资社有企业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平台作用,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,建立基层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,保障财政资金保值、增值,同时不断壮大社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。围绕“谁来种地”“地怎么种”等问题,引导专业合作社开展“保姆式”全托管和“菜单式”半托管等形式的土地托管服务,不断延伸土地托管服务链条,丰富服务内容和手段,满足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需求。截至2021年底,绵竹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土地托管面积5.02万余亩,流转土地4.02万余亩。
三是推进“三社融合”,夯实发展基础
加强调研学习,充分汲取先进地区经验,因地制宜制定试点方案,出台《加强绵竹市基层供销社建设工作方案》等,将试点建设融入到全市两项改革“后半篇”文章“1+24+5”的总方案中。制定基层社筹建方案,明确组建基层社的形式、职责、组织架构、建设标准,安排专人指导村级基层社建设,全程参与基层社动员大会、社员大会、工商注册等工作。不断突破工商注册难点,拓展试点村基层社经营范围,打开多元化服务通道。先后成立九龙镇棚花村、紫岩街道双坪村、汉旺镇高柏村、汉旺镇红旗村、新市镇白庙村等基层供销社试点村5个,通过承接工程项目、流转土地、蔬菜种植、劳务输出、雷竹种植、稻鸭养殖等方式实现增收。2021年,实现利润30万元。